上山睇波!广州传统中轴线上的体育地标|馆窥十五运
提到越秀山体育场,一个“山”字就能看出其选址越秀山南麓、修筑于山间,利用山坡天然地形建设看台尽显“地利”,让“上山睇波”成为一代广州人的集体记忆。
作为承载广州城市与岭南足球双重历史记忆的场馆,越秀山体育场的前身为观音山足球场,1950年全市17000多人投入越秀山体育场工地建设。此后,越秀山体育场多次主办过省、市运动会以及第六届、第九届全运会男、女子足球比赛,第十六届亚运会足球比赛,享誉全国。
几个月前,越秀山体育场完成了第13次蝶变,以“体育魂、岭南味、国际范”为原则完成升级改造,并于5月30日至6月10日承办了十五运会16岁以下组女子足球(简称“U16女足赛”)的比赛,依旧是广州传统中轴线上闪耀的体育地标。
大通证券
更智慧大通证券,绿草340多天常绿
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渐变黄色座椅、天蓝色跑道……作为广州赛区首个正式比赛项目——U16女足赛的比赛场地之一,“足球小花”的精彩表现令人过目难忘,越秀山体育场五彩斑斓的配色也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不仅与越秀山融为一体,也与五羊雕像、中山纪念堂、镇海楼等周边广州地标相呼应。
“我们秉持‘体育魂、岭南味、国际范’的原则,全面升级了场馆的设施设备。”越秀山体育场管理部部长张羽介绍,改造项目结合赛事要求,在投资有限的前提下对每项改造内容提出针对性充分利旧的处理方案。在她看来,这样的思路既能盘活场馆既有资源、避免浪费,又能精准提升赛事硬实力。
场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此次改造,比赛草坪采用“兰引三号”草茎全面翻新,该草种因根系发达,有极强的耐践踏性,在激烈比赛后15-20天即可恢复翠绿,且年常绿期达340多天,非常适合广州的气候条件。
为配合草坪养护,场馆还配套了全新的节水灌溉系统。该系统可通过实时采集土壤水分数据与气象信息自动实现分区灌溉,既保证了草坪生长所需的水分,又大大节约了用水量,契合绿色低碳的办赛理念。
同时,场地照明升级为更高节能标准的LED赛事照明系统,照度、眩光控制与显色度均达到足球V级、田径I级标准,完全满足高清转播要求。同时,场地扩声系统按扩声二级标准建设,声音覆盖均匀度与清晰度适配高规格赛事。此外,场馆内的蓝色跑道,既提升专业辨识度,也优化了观众观赛视觉体验。
“从草坪到跑道,从灯光到大屏,每一处改造都围绕‘赛事适配’与‘体验优化’,让老场馆稳稳接住了全运会赛事任务。”张羽说。
更惠民,市民可享智慧健身服务
精彩的U16女足赛结束后,越秀山体育场短暂“休息”6天后,便迅速切换“惠民模式”,于6月16日起免费开放跑道,每日开放时间为7:00至21:00,让专业体育场馆从赛事专用转向全民共享。
快速为大众所用,越秀山体育场也有惠民新服务。为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越秀山体育场在跑道周边新增了智慧健身系统,来体育场锻炼的市民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即可通过该系统免费查看运动距离、时间、消耗热量等数据,提高赛后场馆的利用率。
为兼顾提升观赛体验和保留体育记忆,场馆对足球场、看台、建筑外立面等进行了适度翻新,同时在精准控制预算的前提下,重点升级了灯光、LED大屏、场地扩声等体育工艺设施,既满足专业比赛的要求,也提升了观众观赛的直观感受。
在越秀山体育场外,变化也在悄然发生。越秀山体育场周边正实施小尺度、渐进式的“微改造”,如增加休息座椅、打造层次丰富的立体绿化景观。此外,“一栋一策”重塑既有建筑“颜值”等改造举措,让越秀山体育场一带正成为“全龄友好、精致有序”的城市公共空间。
“未来场馆会继续以体育为纽带,凝聚各方力量,在满足市民健身需求的同时,推动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张羽强调,这座历经13次改造的老场馆,不会因赛事落幕而“沉寂”,而是会以“赛事保障+日常惠民”的双轨模式,续写岭南体育文化新篇章。
【延伸阅读】
潮起南沙体育馆,看比赛也看新城|馆窥十五运⑤
流溪河上演“速度与激情”,看弄潮儿向涛头立|馆窥十五运④
神枪手大本营!藏在绿水青山里的射击宝地|馆窥十五运③
“回忆杀”来袭,天河体育中心上演“C位秀”|馆窥十五运②
高燃!360度解锁奥体中心“新皮肤”|馆窥十五运①
策划:龚晶
统筹:黄舒旻
文字:南方+记者 傅鹏 实习生 徐靖超
设计:钟冠婷
部分视频、图片素材由越秀区融媒体中心、越秀山体育场提供大通证券
淘配网官网入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